预制年菜火了!为啥?
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,年夜饭怎么安排?不少市民决定遵守不扎堆、少聚集的防控要求,在家享用年夜饭,这也随之带火了预制菜市场。据天猫数据显示,早在2021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预制菜的成交额就同比增长约2倍。而据盒马鲜生提供的数据,截至目前,其预制菜产品的整体销量同比去年翻了一倍。为何如此火爆?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“复刻”同款口味、制作方便快捷
预制年菜销量逐年增长
预制菜,简单来说,是指以农、畜、禽、水产品为原料,配以各种辅料,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。预制年菜,即年夜饭半成品,是预制菜中的一个细分品类,主要满足春节期间的特殊购买需求。
预制年菜目前线下的销售情况如何?记者来到百联南方购物中心多家餐厅实地走访。在苏浙汇南方店内,记者碰到了前来购买预制年菜的黄女士,她本来想在餐厅内吃年夜饭,但考虑到最近的疫情形势,决定还是选择在家用餐。“今年年夜饭不想到外面去‘嘎闹忙’,所以决定尝试一下预制菜。到时自己再买一点素菜炒一炒,也比较省时省力。”
据苏浙汇南方店前厅经理赵开斌告诉记者,近两年随着“就地过年”人数增多,半成品年夜饭的销量一直在稳步上升,相比去年同期,今年整体的销售额增长了整整一倍。受欢迎的原因除了方便以外,还与其较高的性价比有关。“我们的‘家宴’礼盒有多个规格,最高可供8人享用。里面包含了清蒸鲥鱼、清炒凤尾虾等招牌菜。其中清蒸鲥鱼是选用上等的花雕酒酿制而成,在店内就要500多元,但这一套礼盒只售658元。”
据了解,礼盒中不仅大菜、冷菜、点心一应俱全,而且餐厅在制作的“前端”和“后端”都下足了功夫,力求市民拿回家后也能还原同样的口味。“我们里面还有一套完整的说明书,标有每道菜的制作方法跟制作过程,市民回家只需要按照流程简单烹饪就可以‘复刻’美食。”赵开斌说。
此外,赵开斌告诉记者,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安全,餐厅规定所有预制年菜套餐均需提前3天预订,预订成功后才开始制作配货,并对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管理。“生产过程中全程安排专人专监,每天对生产场所进行彻底消毒,我们这边食材也全部可溯源,都有检验检疫报告。”
记者发现,预制年菜的品种与往年相比也更为丰富,不仅有传统中餐,更有日式料理。今年,赤坂亭推出了“酒舞之尊”“千客万来”等套餐,内含M9和牛、熟冻黑虎虾等食材,市民回家仅需简单煎炒即可食用。在提货方面,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,餐厅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。“市民打电话我们门店预约后,可以选择在门店自提,或者江浙沪直接包邮配送到家。”赤坂亭南方店店长丁雅敏表示。
年轻人开始“掌勺”年夜饭
万亿市场或将重塑餐饮业格局
根据盒马提供的数据,年轻人(30-35岁)正在渐渐掌握年夜饭的主导权。受访消费者中由自己或者爱人筹备年夜饭的比例达50%,其中上海由年轻人筹备年夜饭的比例最高,为52%。而相较于老一辈,年轻人对预制年菜的接受程度显然更高。数据显示,有82%的30-35岁受访者对“年菜套餐”有一定认知,其中有65%的受访者愿意尝试购买预制年菜。
随着年夜饭的“掌勺人”越来越年轻,年菜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。根据调研,受访者中有76%的人有在社交网络晒年夜饭的需求,其中又有80%的受访者认为年夜饭摆盘好看最重要,这就要求年菜需要有更高的颜值。
围绕着“好看、好吃、方便”等需求,盒马的“定制”年菜于近期正式上线。盒马从全国各式菜品中精选出八样年菜,组成适合上海市民口味的“八大碗”。其中不仅有至尊波龙海鲜大咖、全家福这样的“颜值担当”,还有熟醉大闸蟹、卤鹅等硬菜,更有与老字号上海老饭店合作推出的“镇店名菜”——金牌八宝鸭。
上海老饭店×盒马工坊——金牌八宝鸭
除了传承经典,今年盒马还大胆创新,对传统的八宝饭进行改良,推出了“黄金生椰拿铁八宝饭”这样的创意菜,八宝饭配上香味浓郁的椰奶及咖啡液,再加上黄金椰蓉碎,让这个传统年菜更时尚。
黄金生椰拿铁八宝饭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预制菜行业仍存在不少痛点。根据盒马的调查,有55%的受访者对预制年菜最大的顾虑就是“食材不新鲜,添加剂、防腐剂太多”,此外还有25%的受访者认为预制年菜“本地化产品不多,缺乏地方特色菜”;还有部分受访者则担心预制年菜“图文不符”,卖家秀和买家秀之间差距过大。
针对消费者对“食材新鲜度”的顾虑,盒马的所有预制菜均根据订单来制作,采用最新鲜的食材“现制现售”,力争让消费者拿到最新鲜的产品,“盒马的预制年菜全部采用全程冷链生产配送,并且不额外添加防腐剂。另外,一些蔬菜类的预制菜商品,盒马也一直坚持做冷藏短保。”盒马工坊的年菜研发负责人胡英华说。
此外,盒马还根据小家庭、大家庭、年轻人聚会等多种场景,形成了4-6人份、8-10人份,10-12人份的套餐。消费者也可直接购买单品,如“佛跳墙”“金汤鲍鱼花胶鸡”等,形成“单人年夜饭”。不仅线上线下均可购买,且销售时间贯穿整个春节假期,满足部分消费者不只筹备一顿年夜饭的需求。
事实上,预制菜并不是新概念,而是一个在2000年后国内就已出现的产品,消费者也或多或少都买过“半成品菜肴”,但在2014年以前,行业整体一直发展缓慢。近两年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与疫情爆发后的特殊环境有关,一方面,“宅经济”“懒人经济”兴起,“无接触”“方便快捷”的食品成为消费者的“心头好”。另一方面,“堂食”遭遇冲击,线下的原材料、场地租金、人力等成本促使企业寻求“降本增收”。
因此,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阿里、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新雅粤菜馆、西贝等各大餐饮企业近几年均在加速布局。据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》显示,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,同比增长18.1%,如果未来保持20%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,在6-7年后预制菜市场将达到万亿规模。
可见,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,“预制菜”将来真的可能成长为继堂食、外卖等之外的一大餐饮消费习惯,颠覆现有的餐饮业格局。
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“预制菜”的销量还是比较依赖以“新年”“春节”等为主的节假日带动,发展仍然处在相对早期的水平。“我觉得目前预制菜在品种、口味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,也无法满足所有的餐饮消费场景,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。但随着技术的进步,一些痛点被解决以后,一定会逐步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,给餐饮行业的各个环节带来巨大的改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