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,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。
食品安全大于天。武汉江汉区主动作为,早在2012年,在全市率先开始规范小餐饮行动,持续创建武汉市唯一的 “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”。
创建“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”,江汉区看重的不仅仅是称号,更是将创建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,用创建促民生,用创建造福祉,用创建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。
江汉区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,持续获评 “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区”,多次在全市交流食品安全工作经验。
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,江汉区不忘初心,切实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没有终点。
最严谨的标准
创建国家级餐饮服务示范区
引领小餐饮规范 为民生谋福祉
每年到了吃龙虾的旺季,江汉区雪松路上人流如织,巴厘龙虾等餐饮店的门口,等待着一批又一批的顾客。该街繁忙中有序,街面整洁,看不到出店经营;店内环境干净温馨,进入餐厅的后厨,分区明确,同样忙而不乱。
像这样的小餐饮便民服务区,在江汉区已成常态。干净卫生的环境是江汉区食药监管人员长期坚持努力的结果,要知道多年前,吃饭人多的地方往往和“脏乱差”划上等号。
江汉区地处武汉商贸中心,人口密度较大,核心商圈内往往寸土寸金,不同层次、水平的餐饮单位众多,牵扯利益复杂,管理难度极大。
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难,最难难在小餐饮。规范小餐饮也是我市大力抓的重点工作,市领导曾和各区的区长们说过一句话,“问题解决了,才是本事”。
当年,小餐饮占道常常有恃无恐。取缔占道,每处都不顺利,甚至会遇到恐吓与威胁;再者,无证小餐饮从业人员以困难家庭、流动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。 取缔无证小餐饮,市民就餐可能不方便,从业人员的生计也成为问题。民生两难,该如何协调解决?在难题面前,江汉区拿出了自己的“真本事”。
在全市统一部署下,在省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指导下,江汉区将“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”创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,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“大管理”促进大变化
时间倒回2012年,当年的电视问政,无证小餐饮又成众矢之的。江汉区痛下决心,彻底根治不规范小餐饮顽疾。小餐饮涉及大民生,该区用“大管理”促进大变化。
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家的事,需要城市综合管理,各方联动,疏堵结合。江汉区借助创建“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”的契机,有力有序开展小餐饮规范管理。
该区各街道、部门密切配合,首先打下“三场硬战”,努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。在攻坚战下,“金墩路”无证小餐饮基本停业,常青 “野味一条街”彻底根治,万松园“68小巷”面貌焕然一新。饱受油烟噪声之苦的周边居民送来感谢信,敲锣打鼓。
一系列的硬骨头被啃下来,江汉区的 “六横六纵”12条主干道基本消除无证餐饮经营现象;汉口火车站、武广商圈、雪松路三个重点区域整体面貌大为改善。
治标更要治本,江汉区探索长效管理机制。率先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纳入城市综合管理。严格新开办餐饮审批,一方面加强餐饮综合管理,另一方面引进连锁品牌,扶持老字号,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。同时启动多部门联合管控机制,将街道、工商、环保、城管纳入餐饮管控体系,打造食品安全整体屏障。
作为武汉唯一申报“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”的城区,江汉区全区12个街道大力开展示范街创建活动,以点带面,统一规范,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。
“五常法”推广与实施也促进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。从2010年开始,江汉区组织餐饮企业到外地学习先进管理经验,编制了700余套《五常法管理指导手册》,积极帮助餐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自律意识。
持续创建在2013年结出硕果,江汉区进入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。
小餐饮升级之路不止步
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重复的事情坚持做,坚持的事情创新做。2013年是江汉区小餐饮提档升级之年,江汉区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,继续打“攻坚战”,建“样板点”,通过创新监管模式、创新监管机制,推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更进一步。
江汉区计划将雪松路打造成与户部巷、集庆街齐名的一流小餐饮便民服务区,对20余户小餐饮进一步提档升级,但业主更多的是观望,不愿再投入精力和财力。
俗话说,牵牛要牵牛鼻子,江汉区抓住“虾餐”这个牛鼻子,区食药监局多次约谈6家龙虾加工企业负责人,劝其抓紧时间对标整改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6家业主欣然接受。整改后,虾餐饮成为雪松路的新亮点,生意更加火爆。
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,雪松路需要升级改造的15户小餐饮纷纷行动起来,整改立面,完善“三防”,开展“搬家式”大扫除,成效明显。
2014年,我市将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建设作为政府十件实事后,江汉区积极谋划,扎实推进。在过去规范小餐饮的良好基础上,重点对窗口地带、校园周边、老旧社区内的小餐饮集中区进行规范整治,实施脱胎换骨式改造。
当年,区政府再拨280万元专项资金,实施以补代奖,全力支持小餐饮小作坊提档升级,极大调动了想在小餐饮便民服务区扎根的食品经营企业的积极性。据不完全统计,6个便民服务区内的小餐饮业主自筹资金千余万元,改造营业面积近3000平方米。
经过5年持续改进,江汉区小餐饮整体食品安全状况迈上更高台阶。
2018年,江汉区毫不松懈,以“军运会”为契机,紧扣“两小”——小餐饮、小作坊民生热点不撒手,目前已完成小餐饮提档升级111家,超额完成年初108家的计划目标。
最严格的监管
“明厨亮灶”从重点部位向中小餐饮延伸
集贸市场快检室全覆盖
市民在武广商圈休闲购物,想吃饭可先看看餐饮店后厨直播再选择。“明厨亮灶”,让餐饮机构的后厨由“闲人免进”变成“公开透明”,餐饮机构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更加主动、自觉。实现“明厨亮灶”的店家在江汉区已达1731多家。
“明厨亮灶”让餐饮后厨 “公开透明”
江汉区推进“明厨亮灶”工程建设,将全区220多家学校食堂、大型以上餐饮企业和重要商圈、重点路段的餐饮企业全部纳入“明厨亮灶”工程规划建设,引导餐饮单位完善硬件设施,强化质量管理。
截至目前,全区共有1731家餐饮单位完成“明厨亮灶”改造项目,达到全区有证餐饮环节总数的近一半;M+、新佳丽、大洋百货、菱角湖等商圈中型及以上餐饮和雪松路美食一条街,全部可通过智能显示屏和明档展示后厨实况,并增加了餐饮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证、人员健康证及动态评级信息公示等内容。
除了大型商圈、大中型餐饮及学校食堂等重点单位,江汉区不断将“明厨亮灶”建设向中小型餐饮单位延伸,全面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。
同时,江汉区食药监局以诚信经营和规范操作为重点,坚持日常监管和量化分级相结合,强化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,全面推进量化分级等级评定工作。目前,全区120余家学校(含幼儿园)食堂及105家大型以上餐饮单位,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评定B级以上达到80%,位居全市前列。
菜场快检室把关农药残留
清早天刚蒙蒙亮,江汉区姑嫂树菜场内光顾市民还很少。蔬菜农药残留快检室内,工作人员已经将采集的菜叶样品放入量杯,准备检测农药残留。他们要赶在大批市民买菜前完成检测,公示结果。目前,江汉区农贸市场快检室已经实现全覆盖。
江汉区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,全区24家农贸市场已全部建成快检室,为市民把好食品安全的入口关。
今年江汉区再投入160余万元,按照我市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水平的要求,打造样板农贸市场。市场内统一配备了液晶显示屏等设施,实现监测数据与结果公示同屏显示,让消费者一目了然。
8月,江汉区农贸市场接受市级考评获得高度肯定。9月,襄阳市食药监局专程派工作人员来江汉区学习快检经验。
据介绍,该区食药监局食品药品应急中心建成后,将选择全新的具备网络传输功能的快检设备,实现监督网络化、信息化。
针对农贸市场“三防”设施损坏严重等问题,该区对卤制品、豆制品、酱腌制品、米面制品四类重点品种,完善设施并加强整改。目前,姑嫂树、杨汊湖、柏润、北湖、电业等24家农贸市场三防设施全部改造完毕。
放心示范超市 可追溯肉菜来源
2017年,武商量贩武汉超级生活馆作为全市3家创建国家级“放心肉菜示范超市”之一,成功迎接国家检查验收。今年4月,武商超级生活馆又被授予全省首批“放心肉菜示范超市”称号,这和江汉区加强对超市的督导检查密不可分。同时,该区还积极抓好武商量贩百圣店创建市级“放心肉菜”超市,目前该项工作已验收完毕。
该区指导超市严格落实标准,进一步完善“放心肉菜专柜”及产品追溯体系建设,要求企业有机蔬菜的认证品种要与证书核准的一致,规范完善标识标签。
今年以来,江汉区食药监局推行高标准市场准入,清理不合格的供应商,推动建立全过程“肉菜”追溯体系,优化“肉菜”物流配送链条,实施“肉菜”安全信息公示,让放心肉菜真正放心。